標準曲線能否長期使用? 這是分析實驗,尤其是在色譜、光譜定量分析時常見的疑問。 一、理論角度 標準曲線的本質 標準曲線反映的是分析儀器/方法在特定時間、條件下,響應信號(如吸光度、色譜峰面積)與待測物濃度之間的定量關系。 影響標準曲線變化的因素 儀器靈敏度隨時間漂移(老化、維護、參數變動) 實驗環境波動(溫度、濕度、電源) 標準品/試劑老化、純度改變 操作誤差(進樣量、配比) 色譜柱/比色皿狀態變化 污染或空白增大 二、實驗室規范/標準要求 分析化學原則與規范 標準曲線應為“分析當天”或“每批測定”現配現用。 藥典、國標、GLP、GMP等體系要求標準曲線每日、新批次、儀器維護后重新繪制。 ISO 17025:任何影響測量可追溯性的變化都需重新校準。 實驗室實際管理經驗 當天、同一儀器、同一批試劑、無維護、條件保證一致情況下,標準曲線可短期內復用(如同一天分批測定)。 若儀器和操作穩定,有的非高風險檢測項目實驗室會規定1天-3天內允許用同一標準曲線,但都要進行驗證(用質控樣本或標液點確認其有效性)。 嚴格意義上,長期(如一周、數周乃至更長)通用的標準曲線不可取,風險極高。 三、實際舉例 HPLC、GC等色譜法定量 每天開機/運行前需要重新打標曲線——即標準溶液當日現配全程測,曲線不允許隔天延用。 分光光度法/酶標儀/ICP等 某些場合可在一天內多次使用同一曲線,但需做2-3個質控樣本點檢驗曲線漂移。 自動化醫療儀器 有程序設定標準曲線有效期(如8小時、24小時),同時自動插入質控品強制判斷。 四、特殊討論:長期曲線的風險 有人提議“只要標準品保存好、儀器穩定,可否兩周一個曲線?” 答:即使理論上儀器極其穩定,標準溶液無劣變,但外部因素很難排除,只要有較長時間間隔,曲線準確性和數據的可追溯性就無法保障,不被認可。 定量依據的“合法性”和“可溯源性”均依賴于標準曲線與檢測環境的同步。 若檢測不同批次樣品用不同日期的曲線,跨批結果不可比,對數據質量管理非常不利。 五、結論(可直接用于實驗報告/答辯/藥典自查) 標準曲線不能長期使用。標準曲線反映的是當天、當批次的儀器狀態與操作環境下的定量關系。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與可追溯性,標準曲線應每日、每批次或每次分析時重新建立,并不得跨日或長期使用。若確需延用,必須設置質控制度并驗證標準曲線在使用期間內的有效性。 六、參考規范與建議 《中國藥典》、USP、EP等藥典關于分析方法定量規定 ISO 17025、GLP、GMP實驗室管理要求 |